所谓的“洪荒之力”其实就是人们体内那些待开发的潜能,那么作为体育这门学科,怎么才可以开发出学生们的“洪荒之力”呢?下面就请大家认真阅读学大老师为大家讲解的体育怎样召唤出学生的“洪荒之力”,对各位老师和同学应该有帮助。
“晨跑真的能起到锻炼效果吗?”有学生在网上对学校实行的晨跑制度提出质疑。学大教育网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高校试水在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考勤,学生若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
抵制晨跑,原因几何?
“一句话介绍你的大学,让高三党都来报考。”这样一条资讯引起了大学生们的转发,一时间,“不断网、不断电、有空调、无晨跑”成为“好大学”的标配。让晨跑和其他几条物质要求并列的原因,是不少大学生对大学晨跑制度的反感甚至消极抵制态度。学生不爱跑,真的只是因为宅和懒吗?
大多数设置学生晨跑项目的高校将晨跑与学分、成绩或者奖项评选挂钩,使晨跑具有了强制性。这成为他们反感的主要因素。记考勤,打卡,计时间,数次数,算分数……学校已经编织了天罗地网,让学生不跑不行。目前在上海某高校就读的温迪(化名)表示,学校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跑二十次,不满二十次的学生,体育成绩将被记为不及格,多跑则会获得体育加分。但温迪认为,“晨跑折寿”,早上六点十五开始的晨跑,不过就是去操场走一圈。强制学生牺牲睡眠时间去跑步的规矩并不合理。
天气因素也成为阻碍学生锻炼的拦路虎,学生担忧在在雾霾天气跑步会影响健康,让晨跑原本的健身目的适得其反,呼吁雾霾天取消晨跑的呼声渐高。
跑是健康的唯一选择?
国家和高校关注大学生跑步问题,是基于对当前大学生运动不足和体质下降的隐忧。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育更关注高考主科,体育被边缘化,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不愿运动、没有运动习惯的局面。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约束后,一些学生生物钟颠倒,凌晨三点或更晚上床睡觉,第二天中午才匆匆起床,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些高校为了培养学生更好的生活习惯,选择以晨跑的方式敦促学生积极锻炼,早睡早起。华东政法大学体育部主任认为,如果不强制实行晨跑等锻炼,更多的学生是不会去认真完成的。也有上海某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学校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不是故意为难学生。”希望学生能把被动去锻炼转换为主动,这样才能真正受益。
创新健身翻转被动晨跑
拎着学生的衣领,把他们丢在跑道上——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难道只有这一条路吗?
不同于中国高校对于学生锻炼的强硬手段,国外大学选择了另一条路:在学生鼻子前面放一根胡萝卜,引导他们乖乖去锻炼。
宾夕法尼亚州校际体育健康项目协调员吉尔·加里根认为,引导学生自发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她还发现,一些学生停止健身的原因是他们对一成不变的运动形式感到厌烦。
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慢跑绝不是健身的唯一选择。为了吸引学生积极锻炼,该校开设了诸多创新式健身课程。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一门叫作“力量混合”的舞蹈课程。流行热力的音乐在舞蹈室中播放,学生们随着节奏即兴跳起尊巴舞。
高校强制学生晨跑,是为了让学生将健康问题时时放在心上,初衷不容置疑。但管理方式的刚与柔或许更反映出学校对大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尊重与否。正如某位教育学者说的那样,“一所充满生机的大学,并不在于学生在统一时间起床参加晨练,而是把学习、生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
关于体育怎样召唤出学生的“洪荒之力”的详细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能够学到一些技巧,在学习的时候多运用一些技巧可以更快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